【定期更新|整理文】發燒原因與退燒方法

為何會發燒?潛在原因與退燒方法

發燒,算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,代表免疫系統在運作,有個說法: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!

更重要的是發燒就是個警訊,提醒大家注意與處理。

 

 

為什麼會發燒?

當細菌或病毒入侵後身體免疫系統會產生發炎介質,影響腦部體溫調節中樞,使正常核心溫度設定值 往上調整。

 

舉例前幾年新冠病毒感染時,發燒就是主要判斷症狀之一,而我們當時打疫苗的副作用也有發燒;而畏寒是因為身體為了增加體溫,肌肉會顫抖產熱。

 

 

感冒發燒 90% 都是病毒

兒科醫師周一珊看診經驗:幾乎來到醫院診所看診的發燒民眾,90%以上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。

為何會發燒?潛在原因與退燒方法

少部分的人可能因為免疫系統的疾病,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紅斑狼瘡、兒童會有川崎氏症,甚至是惡性腫瘤都會有發燒狀況。

 

除了常見流感病毒、腺病毒、新冠病毒外,兒童也要注意腸病毒、皰疹病毒、玫瑰疹等,這些情況燒起來溫度都很高,會把大家嚇得趕快就醫。

 

退燒一定要吃藥?

其實針對病毒感染發燒大多沒有特效藥,需要靠抵抗力,大部分在3-5天內都會自然退燒。不過也要留意有可能會有後續引發的細菌感染,例如:鼻竇炎、中耳炎、支氣管炎 之類,所以發燒還是建議看醫師評估喔。

 

 

幾度算高燒?發燒定義

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,正常不生病的狀態體溫都約 37 ℃ 以下。

 

若因感染等疾病出現發炎反應,體溫調節中樞開始發生變化,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,也就是所以『發燒』,我們的腦部也會認為 38 ℃ 以上才是正常體溫,同時也可能會有心跳和呼吸加快生理反應。

 

以國民健康署公告的參考數值如下:

為何會發燒?潛在原因與退燒方法

不建議只用手去摸額頭判斷是否發燒,體溫器價格已經很實惠了;如果真的要我建議,可以在家裡備個耳溫槍,精準度會比額溫更準確,因為額溫會因為外在環境因素影響。

 

 

退燒藥

藥物是最有效的退燒方法,民眾最常陷入的迷思是:何時該給藥?給多少?

為何會發燒?潛在原因與退燒方法


先說結論:溫度只是參考,是否要吃藥 還是以精神活力為主!有需要就給藥

 

與其看了網路衛教資訊各種說法,在那量了又量的計較幾度C!如果今天38.3度已經很不舒服了,為了那0.2度差 要等到38.5度以上才吃退燒藥嗎?

當然不是啊!

 

不過,這邊要提醒年邁的長者比較不容易判斷發燒,加上常伴有慢性疾病,所以比較不建議等到38.5度以上才吃退燒藥。

 

Acetaminophen、Ibuprofen

Acetaminophen=乙醯胺酚=普拿疼=安佳熱

是最常見的退燒止痛劑,屬於較為安全的藥物;成人常用劑量是一次1顆,每次間隔4~6小時服用,每日最大劑量8顆,也就是4000毫克。此藥物屬肝臟代謝的副作用少,不會傷胃

 

另一種常見的退燒藥物為 Ibuprofen,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,退燒止痛效果比乙醯胺酚強一些。常見劑量200~400毫克;一般每6~8小時給予一次,年齡小於 6 個月則不建議使用;因為 Ibuprofen 主要為腎臟代謝,且非類固醇消炎藥較容易引起胃部不適、藥物過敏,例如有皮膚紅疹、眼睛和嘴唇腫脹等。

為何會發燒?潛在原因與退燒方法

 

若無法口服用退燒藥,例如有嘔吐、昏睡 或拒絕吃藥等情形時,可以考慮使用肛門塞劑。並沒有一定要40度以上才可以使用塞劑的說法。

肛門塞劑以常見藥品名「非炎」為例,也是非類固醇類藥物。由於肛門塞劑是讓藥物透過直腸黏膜吸收,所以會被認為體溫降得比口服藥快、低。

 

提醒,不管是什麼劑型,要以最後使用的退燒藥為間隔時間基準。舉例來說,如果先喝了安佳熱,1小時後沒退燒加用「非炎」塞劑,4小時之後才可以再吃口服退燒藥。

 

非藥物退燒法寶

除了退熱貼之外,物理退燒法還包括冰枕、低溫毯,目的都只是感覺舒服一點,並不會對體溫有任何改變。唯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使用退熱貼、脹氣膏藥注意是否含有薄荷醇等成分。

散熱部位.png

至於...酒精擦澡?先不要...

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,更不適用在嬰幼兒與老年人。

 

醫師開的藥不夠強?

藥師賣的藥沒有效?

 

誤會呀!

 

退燒的確代表病情有好轉,代表「身體戰勝了病毒」,不過也有可能只是暫時的,也就是戰爭還沒結束,燒了又燒是很常見的狀況,這時別自作主張加倍劑量或是同時使用多種退燒藥物。

 

注意保暖、補充水分、充分休息、按時服藥才是正解。

 

高燒會不會「燒壞腦」?

發燒不處理燒壞腦子其實是口語傳說,如一直發燒不退,必須求診找出病因。

真正壞了腦袋是「腦炎、腦膜炎」等嚴重感染病症才是要注意,因為真的會影響腦部功能。

 

不過六歲以下兒童確實有可能發生熱痙攣,建議還是要找醫師評估才是恰當。

 

 
 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土土藥師 的頭像
    土土藥師

    土土藥師的部落格

    土土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